民以食为天。稻谷一直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。因此,古代农民种植水稻的过程中,往往带有一种对上天的敬畏、感恩之情。历代帝王也对农耕十分重视,每年下种与收获时都要举行祭祀大典。“开秧门”是第一天拔秧下种时的一种祭祀形式,始于何时不详,但一直流传至今。
“开秧门”这天,农户请来本地种田技术好的种田老师,一般是两三人,多的有七八人,主要取决于这农户家的田多少。主人带种田老师到秧田边,由技术最好的第一个下田,这个俗称“种田头”,“种田头”下田后,说“陀(大)秧陀(大)稻,陀娘陀嫂。种田方方,割谷满仓。土地保佑,全年丰收。”然后“种田头”用系秧用的稻草掸几秧苗上的露水,开始拔秧,他拔好一个秧后,大家都下田开始拔。“开秧门”这天一般都挑“水日”,而避开除日、满日,意在祈求水稻免受干旱。
开秧门的时候,上午拔好秧苗,吃了中饭后再种田。中午这餐,主人要用好酒、好菜招待种田老师,若哪户人家太小气或不尊重种田人,“种田头”就指使大家把秧暗中踩到田里的泥下面,使秧不够种,而造成“田缺角”。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,因为东家一般对种田人都比较客气、尊重。
拔秧时,先用右手三个指头捏住七八根秧用力拔起,左手相助,这样不会断秧,每把秧都要墩齐,冲洗掉泥块,这样便于插秧。插秧不能插得太深或太浅,太深不利秧苗返青和发蓬,太浅秧苗会倒在水田。每丛秧早稻以七八根为宜,晚稻四五根为宜。
其他农业生产
-
高迁花灯
花灯分为针刺无骨花灯和有骨花灯。 高迁花灯大约起源于唐光化年间。吴氏始祖、后梁银青光禄大夫兼国子祭酒侍御史吴全智,因不满朝政腐败,弃官从浙江遂昌迁居至仙居下砾村,将花灯制作技艺传授乡邻。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。 针刺无骨花灯大致可分为花篮灯、荔枝灯、龙凤八卦灯、绣球灯、宝石灯等几大类。针刺无骨花灯均无竹、木、铁丝等硬件骨架支撑,全由手工针刺各色彩纸粘贴而成。
-
龙灯——板龙、卷地龙
每节龙身成石拱桥的拱形,拱宽50厘米,背上的龙鳍倾斜成“山”字形。一律向尾部倾斜。龙鳍似锯齿形。龙身成五凿形叉开,长约8市尺。 卷地龙的制作: 卷地龙又叫九节龙,由龙头、十九节龙身、十节龙尾构成。 整条龙骨架全用毛竹片制成。龙珠、龙眼也用其编织而成。现在改蜡烛为电灯照明。龙骨架上裱上白纸,描上五颜六色的龙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