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迁古村落从选址、布局、结构、功能、造型到装饰美化诸多方面都自成一格,其建筑风格属于徽派但又与徽派建筑有明显的区别,具有典型的浙东南地区明清时期的建筑特征、风水意识和民俗审美倾向。

从远处看,高迁古村落依山傍水与山水和谐交融、浑然一体。民居排列错落有致,灵活多变又井然有序,村落四周土地平坦、广阔、土质肥沃。

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和风水考虑,村落空间格局自南向北依次为保童塔、古樟树、古井、七星塘、月鹿河、古戏台、商业街、宗祠,各座宅院、道路、水系按照“川”字型聚落布局。现存宅院26座,1华里长商贸街1条,古宗祠2座,古井15口,古寺庙1座。村内具有代表性的保存完好的11座古宅,自东向西一座紧挨一座,长约500米,布局大气,历经数百年而不衰。每座宅院的建筑风格大致相同,但同中求异,各有千秋,形成了明清时期浙江中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风貌。水口作为一村的重要的风水标志,事关村落的兴衰与安危,位于村落北边宗祠则是作为村水口守关的象征。东边原来也是古木参天,古树作为高迁村“八门金锁之地”而种植。据老人回忆,文革后这儿的古树被砍,作为建造白塔公社的电影院木材,有几棵树的树干直径有二米多,砍到后树干比人还高。古民居与亭、台、祠、阁、塔、街坊等建筑交相辉映,构成一幅中国山水画的优美意境。

高迁古村落依山傍水,水系发达,村民依水而居,村内渠道河塘互相沟通联网遍布全村境内。村落水势由南向北,成"川"字型的独特格局,道路与水势相随“河道—池塘—水井—堰渠”构成了古村落水环境体系。其选址布局、空间关系、水利设施、防火抗旱、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是精心布局。

高迁古村西边有一条小溪,源于景星岩十七都沙坑之水与西罨寺神仙居之水。两水汇合而下,原名叫高迁溪,由于过去两山林木经席被滥成,水土流失严重,一到春夏洪水泛滥,上游直冲而下,高迁溪两岸被洪水淹没冲刷,白茫茫一片汪洋。等到洪水过去之后,两岸农田也变成一片白花花的鹅卵石滩,后来人们就称这条小溪为“白水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