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塑——面粉塑、米粉塑

面塑源自传统的饮食文化。小麦最早加工成面粉被人食用时,即蒸制了一定的形象。早在汉代已有相关记载,宋代《梦梁录》中记载着把面塑用在春节、端午、中秋,以及结婚、祝寿的喜庆日子。

仙居过年过节,婚庆、白事都有做馒头、做花卷等习俗。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馒头,还要为小孩做鲤鱼、蛤蟆、四轿等形状的面点,蒸熟后再烤干,小孩子又好玩又好吃。

捣年糕时,大人们也会用年糕料做一些羊、牛、马等小动物给小孩玩。

这些都可以看作面塑作品的雏形。

明代,面塑逐渐脱离日常食用,演变成独立的艺术形式,观赏性大为增强,有了独立的经济价值,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一种。

面塑的工艺流程包括:

(一)面类

1.面和好,发酵后做成鲤鱼、蛤蟆、四轿等形状;

2.蒸制;

3.用炭火烤干。

(二)米类

1.粳米泡透沥干;

2.上饭蒸蒸熟;

3.放在捣臼里捣烂;

4.趁熟揉、搓、捏成各种小动物。

传统面塑多以花卷、鲤鱼、羊、牛、马等作为主题,其寓意常有鲤鱼跳龙门,三羊开泰,马到成功等含义和祈求美好生活。

面塑的用途通常是作彩礼和给小孩玩耍。

制作面塑的材料以小麦面粉、粳米、糯米等为主,工具包括剪刀、菜刀、筷子、竹签等。

面塑工艺的传承状况:高迁没有专门的师傅,只是上代人传下代人,过年过节等喜庆场合做些给小孩玩,多以家庭形式存在。

代表人物鲍启乾,可以捏制各种小动物,栩栩如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