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造历史
History

余庆堂之名出自《周易·坤·文言》: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意思是积德行善之家,恩泽及于子孙。余庆堂与东面相邻的积善堂、日新堂合为“三台九门堂”,均为吴氏32世吴熙连所建。吴熙连,字振兴,号国利,嘉庆丙辰年(1796)——咸丰辛酉年(1861),吴氏后辈说1861年,刚好是太平军侵扰仙居那一年,仙居人称“长毛乱”,太平军侵扰仙居自1861年10月28日至1863年正月,历时1年零3个多月。因为“长毛乱”,吴熙连骑马雇两个担脚挑担去田头赶集市扫货,买一些日用品留待战乱备用。路上遇见太平军士兵,士兵欲杀这两个担脚工,两人撒腿就跑,一士兵用长矛枪把吴熙连刺翻在地,掉入别人的一块田里,据说他想奋力爬到隔壁自己的那块田里,想死在自己家的田里,终因伤势严重,未爬到自己的田里,便体力不支而亡,这恰好印证了他生前有一个看相人所说的,说他 “生前万贯家产,死无葬身之地”。

据传,当年积善堂、日新堂二台宅院造好后,留下大量的剩余木料,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木料,就造了余庆堂这座宅院。据宅内老人称,吴熙连虽为大财主,但是他和夫人一生省吃俭用,十分节约,据说有一次他夫人去田里为他家做工的长工们送毛芋作为点心,她自己却连毛芋的壳也舍不得扔,把毛芋壳翻过来吞到肚子里充饥。

因场地所限,余庆堂为三合院式,两进,分前门堂和后门堂,建筑面积达1033.93平方米。前门堂卵石铺地,大门进来,直接进入天井(门堂),缺乏门厅,也就少了门楼左右二间大房。前门堂长11.3米,宽10.73米,呈正方形,正堂及左右两厢均为面宽三间,高二层。后门堂长10.37米,宽仅有4.36米,两端各有一间房子,称花坛间。

余庆堂房子为木结构,二层,楼高六米,为穿斗式抬梁式混合结构。一楼为穿斗式,每榀为七根柱子,中柱为栋柱,前后依次为前大步柱、后大步、后小步柱和檐柱,前大步柱与前小步柱之间还有一根柱子,长度只到楼板,主要作用使板壁更加牢固。二楼则为抬梁式结构,由栋梁柱头、蝴蝶头、桁、椽、梁下杄、大梁头、小梁头、骑堂等构成。

建筑艺术
Architecture
余庆堂大门

余庆堂大门

余庆堂大门
余庆堂天井
余庆堂天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