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 芾,字明可,台州仙居人。举进士第,迁秘书正字。是时秦桧已专政, 芾与桧旧故,退然如未尝识。公坐旅进,揖而退,桧疑之,风言者论罢。
- 现代传记
- 家谱传记
吴芾(1104~1183),字明可,号湖山居士,仙居田市吴桥村人,祖父允昭,父师锡。幼少庄重嶷然如成人,读书刻苦,至忘寝食。登绍兴二年(1132)壬子科进士。初为乐清县尉,更调平江府录事参军,又任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,迁秘书省正字。当时秦桧专权,因不依附秦,被罢官。任处州通判,遭父亲丧亡,回家守孝。守孝期满任常州知州,后改任处州知州。又任监察御史,上疏宋高宗励精图治。两淮抗金失利,主和派为求偏安一隅,纷纷主张对金退让。吴芾力排众议,建议高宗亲征,驻跸建康,“以系中原之望”。绍兴末年,权户部侍郎、知婺州。隆兴元年,知绍兴府,充两浙东路安抚使。乾道元年,任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,十二月,复为吏部侍郎。终为权臣所忌,出知太平州。后知隆兴府。先后任六郡太守,为官清正、赏罚分明,政绩卓著,民沾其惠,吏畏其威。吴芾性至孝,敬老爱幼,尊师重教,扶贫济困,乐于布施。曾请高僧行机重建景星岩净居院。吴芾、陈庸、李由三人都曾就读于县东西仁寺,入士途后,“各捐田于寺,以待来学者,故名三学寺”。教育子弟尤为用力,尝语曰:“若等从官,视官物当如己物,视公事当如私事。必不得己,与其得罪于百姓,宁得罪于上官。吾平生无他长,惟不敢以一毫自欺耳。”淳熙元年,以龙图阁直学士告老还乡,修小西湖于后里吴,倾力著述。积封临海郡开国公,食邑2400户,赠光禄大夫、少师,淳熙十年卒,享年80,谥“康肃”。墓葬于县西十里申岙。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为吴芾作《龙图阁直学士吴公神道碑》。吴芾著有表奏五卷,诗文三十卷,今存《湖山集》十卷,收纂于《四库全书》。 吴芾生有五子,吴津、吴洪、吴沃、吴洎、吴深。吴津,乾道五年(1169)进士,承议郎,绍兴府通判、广德知军、改兴化军。吴洪,淳熙八年(1181)进士,宣教郎,定海县丞、调嘉兴府、浙东提举。吴沃,承事郎,义乌县丞、桐庐县丞、迁知绍兴府。吴洎,承奉郎,永康县丞,两浙转运物解官。吴深,将仕郎,温州乐清参军户部提领。吴芾有孙男孙女二十八人,其中吴津儿子吴机后为从事郎。以恩补官至真州淮东运判兼提举,积官宣奉大夫。吴津另一子吴朴后为承务郎,恩补官至鄞县县丞,积官通直郎。 吴芾登绍兴二年(1132)进士;吴芾堂兄吴谦,中建炎二年(1128)进士,历严、处二知州,终朝奉大夫;吴芾堂兄吴詠,中绍兴五年(1135)进士,终宣教郎西安知县。接连三榜的及第让吴氏家族门楣光耀。接着吴谦儿子吴浚,中绍兴二十四年(1154)进士,终南外睦宗院教授;吴芾长子吴津,中乾道五年(1169)进士第二甲,吴詠之子吴骧也同榜(1169)及第为第三甲;吴芾次子吴洪,中淳熙八年(1181)进士。一时间吴氏家族名噪当地,因为吴芾兄弟子侄接连登第,仙居开元乡的一个里因而命名为“折桂”,县西三十里有折桂桥,以宋吴芾子侄联科故名。 作者:周建君